班主任常规管理方法体系
班主任工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也是奥妙无穷的。
班主任管理班级有许多纪律与制度可用来进行管理,大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小到学校的校纪校规。但班主任最好能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确定一个适合本班开展工作的”班规“,这个班规的出台可由班主任先围绕如作息、上课、课外、作业、就餐等方面定一个简单的初稿,然后让全体学生讨论确定。学生亲自参与班规的制定,他们就会对班规很快熟悉并自愿遵守。
有了班规后,要注意强制与教育相结合,把班规用好用活,如果只有强制没有教育,学生不会长久信服的。对班规的执行要及时总结和评比,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多表扬有进步的”差生“和其他优秀的学生,以达到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
三、抓好班级教学管理。
1、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自我内驱力,一是外在的压力(家长、社会、老师),第三是表扬所起到的强化效果。因此多表扬学习进步的同学,多找亮点进行表扬,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3、每学期开一至两次学习经验交流会。
4、调动教师积极性,树立教师权威。
5、与家长沟通,就学校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和要求、学习评价与家长进行沟通,这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四、保持班级环境的优化。
1、净化班级卫生环境。班级卫生环境本身具有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要求学生搞好班级的卫生,黑板、讲台要干净明亮,课桌、卫生工具的摆放要整齐。
2、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师生、生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会受到积极的情绪感染,会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学习与工作中去。(班级管理 )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激励作用和价值导向功能,有助于学生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效应。
3、文化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悬挂的条幅,要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启发作用。因此班主任在这些方面要下功夫指导,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
五、重视个别学生教育。
即使是一个整齐的学生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一般会自然分化为不同的学生类别,一般可分为后进生、优秀生、中等生、性格特异生(生理、心理和精神上有缺陷的学生),主抓两头带动中间,对优秀生要进行目标教育,防止自满、自私;对后进生和性格特异生要给予关爱,甚至是多一点偏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避免因教育的不当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六、与家长形成全力。
1、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健康交往,能飞快了解学生的个性、成长历程、生活背景、家长的愿望等信息,为开展教育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家长负有教育责任,学生与家长的亲缘关系决定了家长的教育具有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是孩子的校外班主任。
3、与家长建立感情,这将有助于一些特殊事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