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
有人说,社会是个大课堂,学校是个小社会。
就拿每个学校都存在的“后进生”来说,此话颇有道理。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指品行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能量却不小,对班级,对学校的负面影响也相当大。他们轻则迟到、旷课,扰乱课堂秩序;重则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更有甚者,拉帮结派,违法乱纪。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我想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从抓“后进生”的“思想”入手。须知人是自己思想的“奴隶”,人的一切言行都受自己思想的控制和支配。教师若能经常与“后进生”交心谈心,一方面通过的谈心,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后进生”。另一方面,让“后进生”明白,他们并没有被老师遗忘和忽视。事实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够走进他们的心里,打开他们的心扉,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促进“后进生”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稍有教育经验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表现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后进生”都不是天生的“后进生”,他(她)们也决不可能甘愿成为人们眼里的“后进生”。所以,找到他(她)们“后进”的原因正是开展有效转化工作的关键。
有的老师在对待“后进生”时,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恨铁不成钢”,又束手无策。其实,“铁”不成“钢”能全怪“铁”吗?这里面不也恰好反映了教育者自身“点金”乏术吗?对待“后进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对他们的“异动”熟视无睹,又不能用一陈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更不能总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把握“后进生”心理因素和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是总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就一定能够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三,对待“后进生”要始终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原则。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在对“后进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尤其是在处理“后进生”违纪事件时,老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不同的情感感化他们。例如,面对单亲家庭或家庭贫困的后进生违纪时,除了给他们讲述纪律的重要性外,要更多地从生活上给予关心,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之鼓起生活的勇气,走出过去的阴暗心理。再如,面对因不当家庭教育造成性格畸形的后进生违纪时,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外,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其认识到不当家庭教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矫正。常言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就一定能够感化学生,从而促使内因的转化,激发“后进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最后,在对待“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上,还要树立信心,更要有耐心、恒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后进生”不能指望与他们谈一两次话、组织几次活动或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他们发生根本的变化。事实上,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后进生”还会出现多次反复。因此,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及时巩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既树立信心,又有耐心和恒心。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新时代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正是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塑造,也是一种唤醒。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更加理性地分析和看待“后进生”现象,进而更加自觉地关爱“后进生”,帮助他(她)们重拾尊严,重树信心,重扬青春的风帆!